主页 > 茶叶介绍 > 云南普洱景迈山:地质地貌
2020年02月01日

云南普洱景迈山:地质地貌

一、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申报遗产区范围内包含5片规模宏大、保存完好的古茶林和分布其中的9个传统村落(4个傣族村寨、5个布朗族村寨),以及古茶林之间的3片分隔防护林,面积7167.89 hm2。最晚在公元10世纪,布朗族先民迁徙至景迈山,发现并驯化栽培茶树,并与傣族等世居民族一起,历经千余年共同保护与发展形成了这林茶互生、人地共荣的古茶林文化景观(秦芳等,2020)。

澜沧县是中国云南省普洱市与缅甸接壤的一个边疆民族地区,是中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在惠民乡景迈山芒景山芒洪翁基翁洼等地有2.8万亩千年古茶园,成了千百年来布朗族、傣族等民族赖以生存的重要生活经济来源。千年万亩古茶山一直保持着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令世人惊叹(黄桂枢,2010)。

澜沧县景迈山芒景山,海拔1100~1662米,平均1400米,居住着傣族、布朗族等民族。年平均气温18℃,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酸性土壤,是生长着2.8万亩栽培型千年的古茶园。整个古茶园呈高山旱地梯田状,古茶树在景迈、芒景、芒洪、翁居、翁洼等村寨高山之中,通称景迈山芒景山(黄桂枢,2010)。

云南景迈山糯岗古茶园景观整体的空间组织表现出极强的层次逻辑, 可分为核心层、生活层、生产层、自然层 4 大层区:

(1) 核心层: 寨心及周边的公共空间构成了糯岗古茶园景观整体的核心层, 整个古茶园空间以寨心为原点向外辐射, 形成了有序的肌理。寨心所在的核心层不仅是村落整体的几何中心, 同时也是古茶园居民的精神信仰中心, 更是村内各大活动的重要场所。

(2) 生活层: 核心层外, 干栏式民居建筑顺应自然山水地势有序排开, 形成了糯岗村民日常生活和交往的圈层。

(3) 生产层: 建筑群落以外是茶林与田园, 是糯干村民生产劳作的主要场所。

(4) 自然层: 最外圈为自然层, 即茶园内未经雕琢的自然山体及林地(马兴永,2021)。

二、普洱地区地貌特征

普洱地区位于云贵高原西南边缘,属于横断山系南段延伸地带。普洱市主要有三大山脉,哀牢山山脉、无量山山脉和怒山山脉,地势特征北高南低,北面山脉较紧窄,向南逐渐撒开似帚状。以澜沧江为界,东面属于无量山、哀牢山山脉,地势较陡,西面属于怒山山脉,地势较缓。

无量山,主要位于景东县和镇沅县,主峰笔架山,海拔高度3376米,山脉北高南低,大致以川河-把边江为界和哀牢山分开,向南景谷县、思茅区、宁洱县、江城县都属于无量山的余脉地区,地势较低,山谷开阔,常经河流堆积形成盆地地貌。

哀牢山位于景东县和镇沅县东部,哀牢山西部为川河、阿墨江,东部为元江, 是这两条河的分水岭,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高于3000米的山峰有9座,主峰为大雪锅山,海拔3166米。川河-把边江以东的镇沅县、景东县和整个墨江县属于哀牢山山脉及其余脉分布地区。

怒山余脉主要分布在澜沧江以西的西盟县、孟连县和澜沧县境内,地势比较和缓,主要为中低山地貌,最高点为腊福大黑山,海拔2603米,最低点为勐阿附近,海拔500米。

普洱市境内地貌以山地地貌为主,山地面积占全区面积的98.29%,x其次为盆地地貌,占全区面积的1.71%。以澜沧江和川河-把边江为界,将普洱市划分为三个地貌单元:哀牢 山断块中山峡谷区(位于川河-把边江以东);无量山中山区(位于川河-把边江与澜沧江之间);大黑山中山山间盆地区(位于西南部澜沧江以西地区)(谭松松,2014)。

三、普洱地区的地热资源

云南普洱市属温泉出露密集区域,主要分布在宁洱与澜沧一带,温泉分布特点为热泉群遍布,热水流量大,处有两到三个泉群,泉群周围常有单个温泉出露,西部水温较中东部要高。普洱地区温泉分布,从整个普洱市及邻区范围内从东至西依次有红河断裂、无量山断裂和澜沧江断裂带,这三个断裂带总体上控制着区域热泉分布的空间特征。区内温泉几乎全部集中于这些断裂带上,出现了断裂带之间某些区域无温泉出露,如红河断裂与无量山断裂之间的墨江、江城一带上几乎没有泉水出露(赵红利,2018)。

在盆地 5km 深度以下,有一处电阻率小于 5Ω 的高导体,厚度 5-25km 的熔融状岩浆囊,外壳温度大约 800℃,核心温度 1600℃,该岩浆囊为普洱盆地地热田的热源。盆地内纵横交错的断裂构造为良好的导热导水通道热量通过断层破碎带及岩层向上传递,盆地内主要以大气降水为补给来源同时也接受东北部高海拔区地下水补给,地下水在向深部运移的过程中不断的被加热,并在有利的赋存空间储存下来形成高温地下热水,在压力差的作用下继续上升,在近地表与大量冷水相遇,热水温度降低,化学组分发生变化,随后在有利部位出露,形成中低温温泉。

四、普洱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兰坪-思茅盆地处欧亚板块、印度板块和特提斯三大构造域的交汇部位, 属特提斯-三江构造带。盆地东邻金沙江-哀牢山深大断裂, 西接澜沧江深大断裂, 北起维西, 南抵国界, 形成北西收敛, 南东撒开的帚状构造,并延出国境进入老挝、泰国, 与万象、呵叻盆地相接, 主体为一中-新生代大陆边缘裂谷盆地(杨尖絮等,2013)。

我国滇西南普洱一带以其活动构造(断裂带) 纵横交错、受力状况复杂多变、中-强地震(6.0~6.9 级)时空集中的特征而成为地学界关注的焦点和科学研究的热点。普洱一带中强震集中区位于断块中部,所发生的中强地震则应属断块内部断裂强烈活动的结果。云南地区 6 级以上地震的空间分布,是高度非均匀的,具有空间群集(丛集) 特征。滇西南地区分布着云南全区 80%的 6 级以上强震,而其只占全区面积的 20% 左右。研究区位于近 SN 向呈 S 型展布的(F36) 澜沧江断裂南段与 NW 走向的(F130)红河断裂南段所夹持的地块区内,本研究区展布着 NNW 向、NEE 向两组相互交叉的活动断裂(李铁明等,2017)。

F36: 澜沧江断裂; F130: 红河断裂; F132: 镇远-普洱断裂; F134: 上寺断裂; F133: 磨黑-桥头断裂; F135: 景谷-普文断裂; F136: 三林场-思永街断裂; F137: 震动-勐先断裂; F138: 整碗-菜子地断裂; F139: 小勐养-象庄断裂;FD:奠边府断裂

1. 盆地边界隆起; 2. 凸起; 3. 凹陷; 4. 断裂; 5. 深大断裂; 6. 研究区; ① 澜沧江深大断裂; ② 哀牢山-金沙江深大断裂; ③ 阿墨江断裂; ④ 把边江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