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介绍 > 普洱茶的历史发展分成好几个阶段?有何历史价值?
2020年02月01日

普洱茶的历史发展分成好几个阶段?有何历史价值?

 普洱茶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因自古以来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普洱县城又作普洱哈尼族自治县,隶属思茅地区,位于云南省南部,距昆明373公里,原称宁洱县。
“普洱”为哈尼语,“普”为寨子,“洱”为水湾,意为“水湾寨”,带有亲切的 “家园”的含义。如今普洱茶名播海内外,享誉盛名;已成为最具特色的茶。
作为一般爱好者,固然不需要深入研究,但大概了解普洱茶的发展史,非常有助于我们对茶叶品质的理解和对价值的独立判断,后者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中尤为重要。
普洱茶的发展和政治密切相关,我们不妨对照着年代、重要史实来理解它的时代面貌。
普洱茶是云南历史名茶,也是名茶,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商周。
到了唐代,普洱茶已经成为主要商品;明代“士庶所用皆普茶”,少数民族“不可日无茶”;清代入贡朝廷,名声鹊起,遐迩闻名,成为华茶名品。
普洱茶原产于澜沧江流域的普洱、版纳、临沧等世界茶源中心地带,集散于思普地区,闻名于普洱。
云南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热带和亚热带优越的自然条件使他们的食物来源偏重于采集业,这使得他们对大自然中各种植物,包括茶的认识较为深刻。秦修“五尺道”,在云南派官“置吏”,标志着中央王朝对云南正式统治的开始。
普洱茶的历史发展分成好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唐宋时期)
中原已经进入团饼茶阶段,云南普洱茶则处于散收、无采造法的自由发展期。
陆羽在茶经中虽未提及普洱茶,推断是由于当时云南属南诏国,并不在唐朝版图内,而比陆羽晚几十年的樊绰则在《蛮书云南管内物产第七》中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
第二阶段(元明清时期)
中原茶文化在明太祖的旨意下形成团改散的巨大变革,而普洱茶的生产却因主要销费群为边疆少数民族和长距离运输(入西藏)的需要而得到更快的的发展。
随着普洱茶因入贡受到清朝廷宠爱而进入发展的鼎盛时期,这时期为真正的地理意义上的普洱茶阶段。
明朝继承元朝的政策仍然采用土司制度,并将“车里军民总管府”改称为“车里宣慰司”。
第三阶段(清末以来)
即现代普洱茶阶段。现代普洱茶加工技术萌芽,出现了多种茶类生产的社会格局。清末以来传统历史地理意义上的普洱茶退出历史舞台。
一是清末以来普洱逐渐失去茶叶精加工和集散地的地位,行政区划的变更使得原普洱茶区分解为思茅、勐腊、勐海、景洪茶区,茶叶不再以普洱标注;
二是原普洱茶区的茶叶随着加工技术的进步,出现了红茶、烘青、晒青、炒青等多样化;
三是古老普洱茶山渐次衰落,为新兴茶区所取代。
生茶张每日分享普洱茶文干货,欢迎爱茶的您留言交流,有问必答!
了解更多精彩普洱古树茶知识,快来关注生茶张。
作者/来源:生茶张古树普洱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
 1499219828489443.jpg 
 
 1515987672357163.jpg